为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,提供思想交流碰撞的平台,外文学院精心举办“执卷偕行”读书打卡活动。在书页沙沙的翻动间,21天读书打卡完满结束,读书沙龙于4月12日在外文之家举行。

在21天读书打卡中,同学们用行动诠释了“书山有路勤为径”的精神。2024级屈欣怡同学获得一等奖,2024级杨凯欣、魏昱可同学获得二等奖。现场为到场的获奖同学颁发奖品,以示表扬和激励。

随后,获奖同学就打卡期间的阅读感悟和思考进行了分享。屈欣怡同学说到,此次打卡活动中,她不甚详细地读完了6本书。每本书的阅读历程出奇地相似:开始几天兴趣寥寥,只能勉强读二十多页;读着读着上头了,一天可读上百页,甚至能势如破竹地读完。读一本文学作品大概都要经历这样渐渐深入了解的过程吧!毕竟它不像快餐式的短视频之流,能够迅速获取爽感。正如德国作家家黑塞所言:“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,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、下功夫。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,才会发现杰作真正的价值。”

杨凯欣同学分享到,她本人21天阅读总时长是1400分钟,也就是说自己在平均一天中约百分之五的时间都在读书。她认为阅读是一场思维的越狱。从默尔索刑场上的星光,到大明税簿里的一笔糊涂账;从西西弗永无止境的攀登,到赫胥黎对技术异化的预警一书籍将时空折迭,让截然不同的灵魂在案头交锋。读书的魅力之一就是:上一秒还在为默尔索的死刑感伤,下一秒就能为大明丝绢税案笑出鹅叫。书籍是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,每一页纸都是通往未知领域的车票,或许惊奇、或许荒诞、或许平淡中难掩深情,从书里能看到更真实的自己,看到更广阔的世界。

分享之后,紧张刺激的知识问答环节,同学们积极抢答,赢取礼品。随后,同学们现场开展了共同阅读小说节选的缓解,在共读余华的《活着》以及迟子建的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片段后,2024级英语专业白咏鑫同学提问:“《活着》是否是在营造一种刻意的苦难氛围?为什么说迟子建是尔滨文化的代表?”围绕着这些问题,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探讨、畅谈阅读感想。就像莎士比亚所说,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这正是阅读和讨论的意趣所在。

活动的最后,同学们用镊子夹起一朵朵干花,小心翼翼地放在书签上进行粘贴创作,做出独属于自己的干花书签,为本次阅读沙龙活动完美收尾,也为21天的坚持画上了句号。

读书打卡及沙龙活动已然落幕,但书籍的世界永远向同学们敞开。未来,学院将进一步打造时时可读、处处可读的阅读环境,继续开展丰富多彩、形式各样的阅读活动,不断引导学生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,在阅读中涵养品格、启迪思想。
糖心vlog官网入口宣传中心
文/贺庭睿
图/高若语
编辑/陈胤霏